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我的老师是首辅 > 第111节
  可到底他亲了她,也抱了她,差一点点就铸成大错,这让他感到对不起青辰,心中一直有着愧疚感。
  所以,他不想看到明湘。
  就这样吧,让她过得好便是,不必相见。
  等徐斯临走后,宋越在池边又站了一会儿,然后也离开了喜庆的府邸。
  不过他不是因为酒量不济要回府,而是还有另一个约要赴。
  一个女人的约。
  到了一间隐秘茶舍的雅间,宋越刚点了壶茶,小酌了两口,与他约好的人便翩翩而至。
  郑贵妃穿着一身寻常的妇人衣衫,摘下头上缀着白纱的斗笠,搁到了一旁的壁橱上。
  太阳就快下山了,雅间内点上了烛火,烛光盈盈,落进宋越的茶杯里。
  他为她另斟了杯茶,“来了。”
  郑贵妃面对他坐下,端起杯子来就喝了一口,润了润干涩的唇,全然没有了第一次与宋越见面时对茶水的谨慎。
  相处了这好几次,她觉得两个人之间已经建立起了信任,至少表面上是这样。
  “难得闻到这一屋子的酒气。”她以纤纤玉指在鼻子前扇了扇,“看样子,你今日是喝酒了?还喝了不少。让我猜猜,今日是吏部尚书家娶亲,你是赴宴去了吧?”
  宋越喝了点茶,点点头,“嗯。”
  “这就怪了。宋阁老不是一向不爱凑热闹的吗?怎么这一回的热闹,倒凑得如此彻底?”郑贵妃以探究的目光看着他,美目流转间视线柔情地锁住他的俊脸,“是吏部尚书抬出了什么琼浆玉液,还是教坊司来了一位千年一遇的美貌乐姬?”
  “这些与我们要说的事有关吗?”宋越睨了她一眼。
  今日是她约他来的,说是有要事相商。对于这以外的事,他并不想与她多说。他得提醒她,作为“合作伙伴”,她并没有权力分享他的心事。
  可郑贵妃却不这么想,对于宋越的事,她一向都很感兴趣,与他这样私下会面的机会并不多,她当然不会错过关于他的点点滴滴。
  “越,我甚少听说你会喝这么多酒。今日你如此反常,我只是想知道原因啊。还有,你都三十一了,为何至今也不娶亲,跟我说说嘛,到底是为了什么啊。”她摆出了一副女子极尽娇柔的媚态,以涂了豆蔻的手,抚上他的脸颊。
  宋越却是猛然捉住她的手腕,冷冷道:“不想说正事,那不如说说,怎么把你写的那封情书交给皇上?”
  半晌,郑贵妃轻轻叹了口气,掰开他的手指收回了自己的手。
  对于他始终不喜欢自己,她一直耿耿于怀。明明她就是这么有魅力的女人,多少人都逃不出她的掌心,只为何偏偏她喜欢的人,却不喜欢她呢?
  “罢了罢了,我说。”她这才说起了正事,“你要我办的关于徐延的事,我已经办好了。接下来你还要我做什么啊?”
  “迟些我会告诉你的。”
  “越……我始终觉得,你这样太辛苦了。在你身边能帮你的人太少,比不得徐党人多势众。”郑贵妃说着,忽然想起什么,“对了,我听说你让那个叫沈青辰的学生去云南了,这是为何啊?你如此急于达成心愿,眼下正是用人的时候,你怎么倒把一个能为你所用的人弄走了,这不像是你会做的事……你是不是……喜欢他啊?”
  他微微皱了皱眉,“你说什么?”
  郑贵妃灿然一笑,“你这么多年不娶亲,是不是喜欢男子啊?朝廷里说你们是四大美男,难不成你真的喜欢沈青辰那个男人?”
  “我喜欢男人还是女人,这些用不着你来管。”他盯着她道。
  对于宋越严肃的表情和冷漠的目光,郑贵妃忽地讨好一笑,“好了好了,别生气了。我怎么会看不出来,你喜欢的是女人。我只是逗你笑笑而已嘛,你看你,这么冷漠,都让我有点害怕了。”
  “正事说完了吗?”他边说着,边站起来,“说完的话,我走了。”
  看着那令人着迷的背影即将要消失在门边,郑贵妃却是忽然叫住了他,“越,我喜欢你。越来越喜欢了……”
  然后“砰”地一下,门关上了。
  两个月后。
  吏部尚书来到内阁,与宋越汇报,云南巡抚换人了。
  宋越点了点头,“多谢大人。”
  与此同时,青辰终于到了元江府。
  一只瘦骨嶙峋的黄狗趴在大门外,知府衙门里,却是连个人影都没有。
  第132章
  青辰进了府衙后院,里面还是一个人都没有。看来自上一任知府出事以后,这两个月来,这个衙门基本上已是名存实亡,属官衙役都不知道跑哪里去了。
  青辰叫了一声“有人吗”,声音却是在空荡荡的府衙里回响。
  果然是山高皇帝远的地方,堂堂一个府,光天化日的居然没有一个人办理公务,难怪路边的狗都睡到大门口来了。
  青辰的住所就在府衙里的后院,是一个两进的小院落。原来的知府过世后,后院里他的家眷也已搬走了。一些私人物品被舍弃了下来,至今没人清理,还都零零散散地留在后院里,看着却是有狼藉。
  兴许是云南的雨水充沛,院子里的草木倒也葱笼,翠绿的枝叶看着很有些生机。四月的温度不冷不热,阳光照在云南的大地上,空气中可见一圈圈光晕和游弋的浮尘。
  就这般站着看了看,任阳光落在她的身上,青辰忽然有些恍如隔世之感。她竟真的到云南来了。
  一路上,她看见了许多云南的湖光山色,有山有水,缱绻而旖旎,百姓的穿着打扮与京城的很不相同,颜色更加鲜艳而多彩,瞳孔与笑容看起来很是淳朴。他们说话的语速很快,说的又大多是当地的方言,有很多她都听不懂,只能大致通过表情来辨认他们的悲喜。
  在马车停下前,她的一双眼睛都在观察着自己所辖一方的土地与百姓,还处在一种认知和新鲜的感觉中,想要尽可能快地了解和融入这里。
  只这会儿来到府衙里,面对空无一人的环境,她才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是真的要在这个地方停留下来了。而这一停留,还不知要多久。
  青辰叹了口气,准备开始整理后院。老沈经历旅途颠簸,身子已是有些吃不消,她只好先将他安排到堂里坐着,打扫清理等事务都只能一个人动手。
  她先浏览了一圈,准备寻些扫帚等工具,不想竟是在院角一棵树旁,看到了一个秋千。风吹过,绿叶飘零,那简朴的秋千随风轻轻晃着。它的坐板已经变得十分光滑,深棕色的板面上有着黑色的年轮纹理。
  就在两个月前的某一天,青辰第一次坐了秋千,是宋越亲手做的。那是他们最后一段甜蜜的独处时光,她自睡梦中醒来,打开了门,看到夕阳照进屋里来,和夕阳中他高大的身影。他笑着对她道:“我为你做了个秋千。”
  堂堂阁老,笔下随便一挥便是无数人的生死福祉,而他却用那双手为自己做了个秋千。那个时候,他的额角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手里拿着锤子绳索等工具,看上去不像个身居高位的阁老,倒像个风华绝代的木匠。他的眼里满是对自己作品的骄傲,以及对她的夸奖的期盼之色。
  她坐在秋千上,他守候在她旁边,他们一起讨论国事政事,诉说和倾听彼此的观点和看法。到了夜幕降临时,京郊的天空繁星满天,慢慢地,终是化作了两人间的蜜意浓情。
  他扶着她的秋千,低低地唤她的名字,一声又一声,仿佛她是他呵护在舌尖上的珍宝。他的目光恬淡而柔情,呼吸轻缓而温暖,她被整个包裹在属于他的独有气息中。
  后来,他低下头来吻了她,深深,浅浅,缱绻而绵长。
  在她的整个世界里,他以最倾倒众生的姿态行来,不知不觉间就温柔而霸道地侵占了她的心,让她在背负了一个杀头秘密而显得无望的生活里,意外而惊喜地发现了一条缝隙,从那个缝隙里看到了自己幸福美满的人生。
  可惜,自那天以后,她就没见过他笑了。他自然是会笑的,只是她看不到。
  他对她就像是对待一个普通的下属,甚至是,比对别的下属还要严苛。她知道他对公事是如何的上心与认真,只是看着他严厉责备自己的模样,她的心里还是难过得不得了。
  不过这些,都已经过去了。
  回忆不堪回忆。
  青辰找到了工具,然后便卷起袖子开始打扫,前前后后、里里外外地忙碌。
  一个时辰后,就在她累得快喘不上气的时候,终于看到了元江府的第一个官员。
  那人穿着一身青色的官袍,抱着几本卷册,走路的腿脚看着有些不便,迈入后院时见到青辰忙碌的身影,他忙搁下手里的东西道:“沈大人终于到了。”
  “你是?”
  “下官元江府通判谢文元,见过府台大人。”他边说着,边行了礼。
  大明一府的官职,最大的便是正四品知府,其下还有正五品同知和正六品的通判,另还有经历、知事、校验、司狱等官员,协助知府管理一府的行政、钱粮、教化、税赋等事宜。
  通判谢文元与青辰说了说元江府的情况——前任知府遇难,同知正好又到了年纪致仕了,一府事宜便只剩下他这个通判来掌领,只是知府遇难的时候他也受了伤,不得不在家里修养了两个月,所以这一府的政事就暂时荒废了。
  这些日子他病情好转,勉强能下床了,便在家里办理一些公务。而其余的官员或是长驻某县,或是看到没有长官在也便心生懈怠,所以这府衙里才出现了无人理政的荒唐景象。
  “方才听说有马车停到了府衙前,下官便猜想也许是沈大人来了。“谢文元道,“如今一看,真的是您,真是太好了。元江府的百姓,终是盼来了他们新的父母官。”
  当初青辰走的急,内阁调职的文书刚下,她就出发了。所以调职的文书并非按惯例先行送到地方,而是由她一并带来的。可听这个通判的口气,好像早知道来的人是她。青辰不由纳闷道:“你如何知道是我来?”
  “上个月,下官收到了一封信,说是詹事府的沈大人要到云南来,让下官好好辅佐大人理政。”
  “是谁的信?”
  谢文元从怀中取出那封信,双手捧到了青辰的面前,“大人看看吧,是宋阁老的。”
  她听罢一怔,随即看向信笺,上面果然是她再熟悉不过的字迹。沉默片刻后,青辰摇了摇头,“既是给你的信,我就不看了。信里还说了什么?”
  “阁老交待下官,沈大人初到云南,势必会有些不适应,饮食起居等一应事务要下官为大人安排好。”谢文元道,“下官原以为大人要半个月后才到的,这些日子又伤势未愈,故而未能提前为大人打扫好居所。有负阁老所嘱,还请大人责罚……”
  青辰摇摇头,“我来的急,你的伤又没好,此事不能怪你……那信里有没有说,要你协助我多久?”
  谢文元有些没反应过来,愣了一下才想到,沈大人这个问题大约是在问,她要在云南待多久。可惜这个问题他没法回答她,因为阁老没有提及。
  “大人放心,下官一定会好好辅佐大人的。”他只能如此回答。
  青辰不着痕迹地吸了口气,应了声“嗯”。
  后来,谢文元介绍了一下他自己的情况。他原是宋越的下属,宋越在任浙江布政使的时候,他是他手底下的一个经历。后来宋越回京任职,他便提请回到自己的家乡云南来,宋越批准了。
  “宋阁老当初任布政使的时候,对下属们都很好,若不是他,也不知我今生还能不能回到家乡来。”他边帮青辰打扫,边慢慢地说着以前与宋越共事时,他经历过或听说过的宋越的事。
  看得出来,他对那一段过往时光很是难忘,因为他自认那一段时间,是他人生中最为成功与得意的几年。
  “那个时候阁老虽年轻,不过二十三四岁,可才能着实了得。才智不凡,偏偏还很勤奋,经常忙到很晚。大人还不知道吧,浙江一省的税赋在他来后一年,足足翻了一番。”谢文元的语气很是自豪,边回忆边道,“最难忘的是有一年,浙江大灾,存粮不足以发放灾民。那会儿黄河河水泛滥,阁老却仍然冒着危险乘船到江苏去借粮,三天三夜都不眠不休……”
  是了。青辰记得,当她还在翰林院的时候,有一天下雨,她坐过宋越的马车。那个时候他们只是普通的师生关系,她对于他坐在自己身边而感到紧张不已,只能找话说化解尴尬,说着说着,便正好说到了他去江苏借粮的事。
  彼时他问她,如果以后凭俸禄吃不饱饭会如何,她答,那我就到老师的家吃。
  不想很快就一语成谶,她真的到了他的家去过年,与他一起吃了年夜饭。后来,他们又在雪夜里有了初吻……
  “……好了。”青辰忽而止住遐思,道,“先不说他了。”
  谢文元应诺,然后与青辰请了辞,说是去知会底下的一应官员和衙役,让他们都来帮着把府衙整理好。
  等到都安顿好,底下的官员也陆陆续续来齐,已是三天后了。
  青辰给他们开了会,让每个人就所负责的事一一做了汇报,涉及元江府的行政、钱粮、税赋、军事、马政、商行、移民安置等等。光是听这些,她就足足听了七天,这七天夜里,每天她都还得翻阅府志,来看看情况是否真如底下的人所说,顺便判断这些中到底有几个是真正干活的。
  好在,大家虽因前任府台突然离世而影响了士气,但到底不是些不受悔改的冥顽之徒,青辰交待下去的事,他们倒也愿意干。
  不过她知道,这里面有谢文元的功劳。确切地说,是宋越的功劳。
  宋越虽远在京城,但毕竟是大明数一数二的人物,青辰有他这一座靠山,谁又敢明目张胆地与她对着干呢。再加上她与徐斯临是同门关系,但凡是还想在官场上混下去的人,谁都不想得罪这个新上任的府台大人。
  青辰没有想到,她那令无数士子万般艳羡的政治资源,在遥远的云南竟然也派得上用场。
  而换一个角度来说就是,她只要还走在仕途这条道上,不管到了哪里,始终还是会与宋越和徐斯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哪怕她想忘,也忘不掉。
  谢文元还说,云南巡抚换了,是在她来云南之前换的,听说也是宋越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