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它 >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 小作精和土老板[八零] 第127节
  傅帆这种已经惹过事情的人,当然不想在给自己惹出更大的事。他死死盯着桑晓晓走远的路,彻底将之前内心里产生的兴趣和情感毁灭。
  他最终恨恨离开。
  桑晓晓上了车之后,和方苗说着傅帆,给了这个人最后的评价:“有的人的感情,来的快去的也快。与其说是爱情,不如说是类似于动物一样的情感冲动。多巴胺之类的影响,到底还是让有的人情感大于理智。只能尊重物种多样性。”
  说得正儿八经的,方苗一听却知道这是在羞辱傅帆根本不是个人。
  方苗心想:这句话好,要尊重物种多样性。
  桑晓晓和司机说着:“师傅去妙花编辑部。地址是……”
  ……
  时间过得很快,妙花编辑部很快迎来了第一批应届毕业生。这一批毕业生正式转职成真正的编辑,有正儿八经的工作编制,有正儿八经的工资可以拿。
  桑晓晓的《夏商》已经全文完结,只是在《妙花》上继续连载着。
  编辑部的事务已经大多数下放,在这会儿,桑晓晓完全没有空歇下来,而是一边将《夏商》作为各大化妆品和文学作品营销合作的首款正式项目推出,一边正式的写起了她四季系列的最后一部小说——《冬醒》。
  《冬醒》这部小说和前面几部小说一样,都带着一丝爽。它最大的区别在于女主角这回不是一个普通的人。女主角生在腊月冬日,被家里人抛弃,随后被饥饿的狼群叼走。
  理论上狼应该会吃掉这一个孩子。只是这个故事中,女主角不怎么会哭泣,被狼叼走依旧咯咯咯笑,大约触动了狼的心,最终被当成狼孩抚养长大。
  狼知道这个孩子是人类,所以不断的会将人类的东西供给这个孩子。养到五岁左右,一个过来支教的男老师上山打野鸡,发现了这个孩子,把孩子带回到普通的人类世界。
  醒,是苏醒的醒。
  支教的男老师已经结婚,正好也有个女儿,便让妻子把两个孩子一起带。
  混沌的孩子一无所知,不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她和狼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就学狼的生活方式。和人在一起的时候就学人的生活方式。
  5岁的狼孩才刚刚学起说话,不知道怎么样说话才是正常的。她这一切和另一个孩子比起来,就像是生活在另一个国度。她不会吃正常的熟食,热衷于吃带有温度的生肉。
  她不懂得区分人类的性别,不懂得害羞与胆怯。
  她有一万个为什么,好奇的问另外一个孩子,于是带着另外一个孩子去问父母。每一个问题在这本小说里面都以一种动物的视角和人类的视角去探讨着。
  为什么要有法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道德约束,为什么小孩子外出还要提防陌生人,为什么人类要穿衣服,为什么这样做是错的这样做是对的。
  这部小说意外刚开始完全无关爱情。它更像是桑晓晓对于世界一步步的认知和探索。这更加不可能在妙花上面连载。
  最终桑晓晓决定将这部小说完全写完,最终去直接出版。
  好在妙花编辑部一直都在工作,有了毕业生驻守编辑部和外界对杂志的支持,足够他们编辑部每月出一期期刊。
  桑晓晓的三木这个笔名用一年时间在全国彻底走红后,终于渐渐消息减少,也不会让人觉得出现频率过高而厌烦。
  倒是曹主编那边一直催着桑晓晓写有价值意义的文章,完全没有打算放过她的样子。还将她的短篇一一都拿去投稿。
  于是全国范围内桑晓晓的消息少了,文化圈内桑晓晓的消息可半点没有少。那些平时大家并不注意的文学大奖,一个接着一个给桑晓晓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
  “这是我们去年才开始开办的第一届文学大奖。今年迎来了三木这个文学鬼才。她的每一篇短篇都对整个社会产生巨大影响,推动着社会进步,推动着制度改革。下面让我们隆重邀请桑晓晓发表感言。”
  “第八届文学短篇艺术鉴赏奖,金奖得主为三木的《揣着一把水果刀去上班》!”
  “第十六届xx文学奖,一直以来都秉持着xx作家的精神,希望所有新生代的作家都可以以现实为根基,创作出更加富有艺术价值的文章。我们希望三木可以坚持这一份初心,在往后的日子里将文学的意义传承下去。”
  “我们很荣幸能够迎来如此年轻的文学大奖得主。虽说《春居》这是一部还没有正式的翻译稿件的外国文学。但我们这次比赛依旧将其放在了外国畅销文学第一名的位置上。她实至名归。我们的证书和奖金也会通过邮寄的方式送到三木手中。”
  桑晓晓文学之路有多畅通,傅元宝的饮料之路就有多艰难。
  日子一天天过去,梁家和朱家的饮料厂终究付出了代价,傅帆在被控告之后赔钱,被罚了一段时间牢饭,因为缓期执行,所以没有真的进去蹲,而是回了阳城,有很长一段日子不能外出。
  这个案子虽然告一段落,但却拉开了首都饮料战争。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外来饮料厂、合资企业饮料厂、国企饮料厂以及各大本地外地人所开的小规模饮料厂,终于开始打起商战。
  老百姓大多并没有关注,只觉得自己以前喝的饮料似乎不见了踪影,事实上此刻的诸多饮料逐渐走上了并购道路。
  “说吧,你们这家饮料厂多少钱肯卖?我们大家都是做差不多生意的,我降价大家肯定优先买我的。等我铺开了市场,你能扛下去吗?我有大批的廉价存货。今年市场上材料成本上涨,租金上涨。你卖给我其实是最好的选择,完全可以拿着这笔钱去做别的生意。”
  “卖橙子茶了啊!卖柚子茶了啊!卖西瓜茶了啊!”
  傅元宝的柠檬茶,在畅销了两年之后,每年年利润稳定下来。在华家饮料厂竟敢朝着首都之外进军的情况下,他施施然拿了两年赚下来的钱做了几笔生意。
  傅元宝在家里和桑晓晓交代:“工厂赚来的钱,一笔用来买四合院。你的稿酬稿费想要买四合院的,我也都全部帮你联系好了买家。”
  毕竟桑晓晓完全没有生意头脑。她只会写稿和花钱。而且花钱从来不管价格也不管自己钱包里有几个子。简直有种今朝有钱今朝花完的心态,十分可怕。
  别人家是男人赚钱后花钱没数,女人工作还得兼顾守钱理财。他们这里只能傅元宝一起干了。
  “一笔用来投资计算机。那个叫什么郝明江的学生,说终于听说国外在做互联网这一块。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方向似乎并不比国外慢。”
  “还有一笔钱,用来扩张工厂以及给资助最好的员工开店。就是按照你这段时间闲着没事干研究出来的饮品配方来开店。以后店内的所有收益,净利润八成给店长,一成给我,一成给你。店内的员工以及各种成本还是店长负责。”
  桑晓晓很感动。
  太好了,终于有各种各样的奶茶饮料可以喝了,还不用自己动手。
  第129章 【2】历时两年……
  元宝柠檬茶在首都陷入了厮杀圈。
  这一时刻全国各地各种物资都出现了极为可怕的一个现象。供大于求。老百姓并没有余钱可以买更多的东西, 然而因为经济改革,官方管制起盗版,生产力的大幅度上涨后, 货物出现了囤积现象。
  货物一旦囤积,资金链就岌岌可危。很多工厂因为生产力过大, 收入过少, 无法负担一大笔开支和贷款,濒临崩盘。
  在这种情况下, 保质期有限的产品更加难熬。
  原本大家都在苦苦支撑,傅元宝干脆就没有在饮料厂上多做功夫,和华家商量了自己的经营策略之后,二话不说将柠檬茶放在了华家老二饮料厂庇护下。
  依旧是卖元宝柠檬茶, 但绝对不抢占老二的市场。而老二努力外扩,偶尔还和自己的客户维护一下元宝柠檬茶的销售渠道。以防有人围着元宝柠檬茶打。
  在这种时刻, 元宝茶饮店简直横空出世。开在了首都最为繁华的街道上。现场做饮料的特色,让不少人颇为惊奇。各式各样, 没有喝过的饮料, 新鲜的可以看得出材料的制作过程,让众人哪怕发现这个饮料很贵,还是忍不住买一杯喝喝看。
  现做的元宝柠檬茶要三块钱,如果说是奶茶要卖到五块钱。五块钱可是比很多咖啡都贵。要知道便宜的咖啡在一些小角落的咖啡店里, 只要八角钱。
  喝茶的店里面不留座位,只负责做,做了之后就让人连杯一起带走。如果自带杯子, 给优惠价。当然杯子是不给还的。这和很多饮料还玻璃瓶不同。
  首都有钱人到底是多,不少人为了尝个新鲜,天天过来排队。主要是一杯喝下去人肚子也饱的差不多。元宝茶饮店却不止一种饮料。
  除了奶茶之外还有水果茶, 水果茶全用的是当季水果卖的好的。奶茶里面还会加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稀奇古怪的都有。奇妙的是隔壁的咖啡馆上面有一层沫,他们的奶茶就专门搞了厚厚一层沫。
  这个口味可厉害,价格就又高了。
  一般人过来买杯柠檬茶都有点舍不得,碰上价格更高的,能忍不住倒吸一口气。要说太贵,可这个喝法实在是稀罕,首都里面就没有一家和他有重的。
  一家店请五个工人,然而每天都忙得晕头转向,排队的队伍能从街头到街尾再绕一个圈。
  这店铺太过畅销,没过多久就开起了第二家、第三家。每一家店都能排很长很长的队伍。所有的店长全部都是元宝柠檬茶出来的工人,以至于很多人疯狂想要进元宝柠檬茶厂工作。
  谁不想当几年工人之后出来自己开一家店。听说还给分配房。房子大不大不重要,关系到孩子上学,可值钱。
  当然到了这种时候,学着元宝茶饮店开各种饮品店的也多了去。这个配方全都是得一个个试探着来。元宝柠檬茶当初就打出了名气,元宝茶饮店的名气一出来就让大家知道:“哦,是元宝家的。”
  这种好记的名字,简直成了特色。
  如今外地人到首都来,都记住了话:“吃什么都可以,吃的能买做好的带回家。喝的一定要去尝一尝元宝茶饮店的饮料。买饮料还送一个杯子,那个杯子我到现在都在用。带盖的呢。”
  也不知道到底是买杯子还是买饮料。
  桑晓晓知道现在的塑料杯不好做,想着塑料杯对环境也确实不环保,所以很支持傅元宝的“送杯”大业,并热情推销了几十年后的杯子大业:“逢年过节你可以推出新的杯子。过年的时候喜庆的红色杯子,中秋的时候有嫦娥奔月。首都还可以有地方特色长城杯。你开到别的地方去还可以有各种风景特色杯。说不定有人为了收集这个能踏遍大江南北。”
  傅元宝觉得桑晓晓有时候野心比自己还要大。
  他把这个想法记录在案,并且觉得以后可以尝试。当然他也在怂恿桑晓晓:“要不要这段时间再试试新的饮料?”
  桑晓晓,元宝茶饮店的饮料头号研究员冷漠拒绝:“不要。我有的喝,为什么还要去研究新的饮料。你的研究员是吃干饭的吗?”
  于是与傅元宝只能作罢。
  桑晓晓现在不再是大学刚入学的模样。如今的她身上气质在大学文学熏陶下,渐渐沉稳下来。对外由于常年尊重物种多样性,开始懒得发话。对内,那是例外。
  对傅元宝,她怎么样的事情都做得出来。
  哪怕傅元宝工作很忙碌,她照样心血来潮的时候,就打电话给傅元宝:“傅元宝,我想吃烧饼。梅干菜扣肉加点糖。要热的小烧饼不超过五厘米。”
  傅元宝到现在都很惊奇于桑晓晓的要求之细致:“你为什么能精确到五厘米?这样子的烧饼也太小了吧?”
  桑晓晓:“一口一个的烧饼才是真的吃着休闲的烧饼!其余的烧饼都是充饥的烧饼。我又不是要充饥,当然要小烧饼。”
  傅元宝:“?”哪里来的逻辑,为什么听着还有点道理。
  于是傅元宝只能叹口气去给人买烧饼。
  当大哥大出现在市面上,傅元宝在“每天会被更加疯狂的指使干这干那”,和“连大哥大这种有钱人必备随身电话都不给桑晓晓买”之间,犹豫了很久。
  最终傅元宝还是给桑晓晓和他自己各买了一个大哥大。
  收到大哥大的桑晓晓也确实是一如既往的,表达了对礼物的震惊和完全符合傅元宝猜测的嫌弃:“天呐,你们做生意的人也太辛苦了。这外出还要背板砖。你竟然还想要我跟着你一起背板砖。土元宝!”
  习以为常的傅元宝也不恼,笑出声:“板砖也是挺有意思。以后你想联系我随时都可以联系到。唯一的缺点就是重。等奶茶店赚了钱,看看你们学校有没有谁想要研究随身电话的,我们投点钱让他们研究一些轻便的随身电话。”
  桑晓晓学校大学生思路想法很好很多,很敢闯。
  “行啊。孔雯社长毕业了,在学校边上有委托人开了个咖啡店。她虽然是去官场闯荡,但咖啡店现在基本算是服务学生的。有很多人在里面谈文学和谈生意。你去那边问问就行。”
  谈生意的学生基本上就只有一个问题,缺钱。傅元宝有钱能去支持一下学生事业当然是好事。现在各地供大于求的情况下,找工作可不好找。学校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天之骄子,也不乐意随便给别人打工。
  傅元宝听到她这么说:“嗯。可以。”
  当元宝茶饮店,真的从首都如火一般蔓延开,一家家开到隔壁省,隔壁的隔壁省……很多人诧异发现,三木有很久没发文了。
  长篇只有一本《夏商》,正式完结已经出了书。短篇则是一篇没有,全在吃老本。
  三木的读者们纷纷疑惑起来:“三木最近在好好读书吗?”
  “也是学校的课业繁忙,她还要兼顾自己的编辑部。”
  “小商人每个月才放点出来,看一会儿就没了。感觉像一直没看一样。”
  “哎,对。她的作品动画都已经放了一部,到现在还没有新的文。”
  “对了,电视呢?”
  就在大家伙儿觉得桑晓晓失去了踪影。历时两年,电视《春居》终于迎来了宣传期,在最热的时间段,最好的电视台,准备上映了。
  说起《春居》电视剧,拍摄的过程那叫一个可笑。邱岳导演确确实实有钱。有钱人的通病就是花钱非常没有分寸。他大笔大笔开销在了场景上,特地折腾了一个和小说中描述起来几乎一模一样的园林。并且在服装道具拍摄设备上花了大功夫,然后拍到一半没钱了。
  拉赞助也要人能赚回来。广告商现在给的钱到邱岳眼里根本不够。于是同样花钱没分寸的桑晓晓贴了点,最后被傅元宝拦住了后续投资。
  不然两个没分寸的人碰在一起,就是超级没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