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综合其它 > 诗经解读 > 第36节
  养活父母仅仅是孝顺最初级的一个层次,最基本的一个含义。然而,《祈父》的作者,一位国王的武士,连最起码帮老母亲做饭的机会都没有。他苦苦哀求大司马,能不能让他去孝敬父母。冷酷的大司马没有满足他的心愿,孝子义愤填膺,厉声指责大司马是个糊涂蛋,害的母亲只能自己做饭。孝子愤懑忧郁。
  人是社会性动物,需要广泛与人群的交流,需要社会的工作、职业,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人又是家庭性的动物,他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他还需要一个美好的家庭环境。他必须要在社会和家庭的维持中不断协调、兼顾。当两者发生矛盾时,他只能选择一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重心,选择哪一方,因人因事而异。具体到这位《祈父》中的孝子,在长年颠沛流离的征戍生活中,他忍受了太多的苦难,背负了太多对父母的愧疚。他需要回家,尽自己作为子女的责任,让年老的母亲能够安享晚年。
  现在我们早已不需要为父母能不能吃上饭、能不能做饭而担心。父母总会为你考虑尽可能给你最大空间在社会上自由发展。你可以一年半载不回家,平时偶尔几个电话,三言两语问候一下便要匆匆挂断。父母绝不会有一丝怨言,反过来,他们会经常给你打电话,告诉你天凉了,注意加衣;出门少喝酒,保重身体。
  大爱无言,至刚至强。
  【国学故事】
  舜的故事:黄帝的后裔舜,父亲又聋又瞎,性情十分暴躁,母亲则十分贤淑,使舜在母亲的照料下,幼年过得相当美满。但后来他的母亲得了重病,不久离开人世,自母亲去世后,他父亲的性情变得更坏。后来父亲聚了继室,生下了弟弟象。从此父亲对继母更加宠爱,而继母是一心胸狭窄的人,常在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使舜常被父亲责打。
  但孝顺的舜没有因此而心生埋怨,仍然百般孝顺。但继母还是恐怕他会分去大半家业,因此常想把舜除掉,便一次又一次设计陷害他。而舜总是吉人天佑,化险为夷。面对继母和弟弟的不断迫害,舜从不介意,当他二十岁那年,他的孝行传遍千里,天子尧亦由地方官吏的推荐而得见舜。他非常赞赏他的为人,便把两个女儿嫁给舜。而舜的孝行最终亦感动了继母和弟弟,一家人最终和和乐乐的过日子。尧将天下禅让给舜。在舜的治理下,国家得以兴盛太平。
  【文化常识】
  孝悌:孝,指对父母要孝顺、服从;悌,指对兄长要敬重、顺从。孔子非常重视孝悌,认为孝悌是实行“仁”的根本,提出“父母在,不远游”等一系列孝悌主张。秦汉时的《孝经》进一步提出:“孝为百行之首。”孝也随即成为中国传统文明的一个核心精神。中国古代道德标准概括为十个字,那便是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廉耻。
  其中,“仁义礼智信”为儒家“五常”,孔子提出“仁、义、礼”,孟子延伸为“仁、义、礼、智”,董仲舒扩充为“仁、义、礼、智、信”。
  “仁”的基本意思就是“爱人”,讲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倡导人们要宽厚处事,在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时,应当有爱心,要关怀人,要同情人,要爱人。
  “义”的中心意思就是通常所说的正义,是社会的道义原则。
  “礼”在古代主要指国家的典章制度、宗教礼仪、礼仪规范等。儒家所提倡的礼是礼形式之中的社会道德部分。“礼”主要起规范人的行为作用,使人的行为有所遵循,即通过克制自己的欲望,使自己的言行举止都要符合“礼”的要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仁的品德也是通过礼而表现出来的,君了要广泛学习知识,
  以礼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智”所指的是“智者”。智者是指知识经验丰富,而且聪明有智慧的人。人的智慧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所获得的知识积累。
  “信”是指“言”而说的,即“言而有信”。其涵义是:诚实守信,没有任何虚伪。
  【相关阅读】
  张耒《和应之檐雀》;艾青《为了奴隶的母亲》
  5、《鸨羽》:孝,天之经地之义
  【原文】
  鸨羽
  肃肃鸨羽(1),集于苞栩(2)。王事靡盬(3),不能艺稷黍(4)。父母何怙(5)?悠悠苍天!曷其有所(6)?
  肃肃鸨翼,集于苞棘(7)。王事靡盬,不能艺黍稷。父母何食?悠悠苍天!曷其有极(8)?
  肃肃鸨行(9),集于苞桑。王事靡盬,不能艺稻粱。父母何尝?悠悠苍天!曷其有常(10)?
  【注释】
  1肃肃:鸟翅扇动的响声。鸨(bǎo ):鸟名,似雁而大,群居水草地区,性不善栖木。2苞栩(xu):丛密的柞树。苞,草木丛生;栩,柞树。
  3靡:无,没有。盬(gu):休止。
  4艺:种植。稷:高粱。黍:黍子,黄米。
  5怙(hu):依靠,凭恃。
  6曷:何。所:住所。
  7棘:酸枣树,落叶灌木。
  8极:终了,尽头。
  9行(háng):鸟的羽茎。
  10常:正常。
  【经典原意】
  鸨鸟扑簌簌地拍着翅膀,成群地落在柞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不能去种高粱和小米。靠谁去养活我的父母啊?苍天啊,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乡?
  鸨鸟扑簌簌地展开翅膀,成群地落在枣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不能去种小米和高粱。父母吃什么啊?苍天啊,这种日子什么时候才能终止?
  鸨鸟扑簌簌地振开翅膀,成群地落在桑树上。王室的差事做不完,不能去种稻子和高粱。用什么去给父母尝?苍天啊,生活什么时候才能正常?
  【当代阐释】
  孝,天之经地之义
  黑暗政治从来不顾惜下层农民会不会在漆黑的夜里跌倒,是不是需要点上一只仅能发出微光的蜡烛,照亮身边的父母妻子。
  “苛政猛于虎”,没完没了的徭役使农民终年在外疲于奔命,根本无法安居乐业,种植庄稼,赡养父母妻子,他们呼喊苍天,上天为什么要给自己安排这样的命运,但天空渺渺,没有应答。
  鸨鸟生性只能浮水,爪间有蹼无后趾,根本不可能抓握枝条在树上栖息,但作者却看到它们全都飞集在树上。反常怪异并不是事实,只是隐喻统治者让本应生长在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民被迫放弃掉应该做的,转而去做那无休止的公差。孔子曰:“使民以时。”让人民有充足的时间种植收割庄稼,不要剥夺他们的农时。以民为本,这样国家才能稳定富强。但动乱年代,少人践行。
  但发泄怨恨并不是作者主要目的。由于统治者的残酷而不能种植庄稼,是个起因。作者最想抒发的是,在没有粮食之后,孤苦可怜的父母吃什么生存。
  对父母的忧虑与担心是整首诗歌情绪的核心。
  作者摧肝断肠的呼喊,希望能为父母近一点孝心,为他们种点粮食,让他们不至于忍受饥饿。完全没有想到自己仍然还在艰辛地服役。他的心完全寄托在家庭父母身上,一种忘我的爱,一种感人至深的亲情,一种纯粹无瑕的孝心,让这位男子的形象高大起来。
  我们能不能在身受煎熬的时候首先想到父母的困难,想到他们会因此而遭受的痛苦。即使做不到这一步,我们能不能平时闲暇安逸的时候,主动想到父母可能遇到的问题挫折,打个贴心的电话,问候一下家里的平安。
  孝顺并不在于形式上关注到什么程度,关键是有心。
  【国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