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东唐再续 > 第251节
  黄河之上,朱温松了口气。他今日面色格外沉毅,似乎一切尽在掌握,但心中却一直怀着巨大的担忧,生怕上游忽然杀出一支舰队,来坏他北渡黄河救援河北的大事。
  好在,直到现在,黄河上游依旧只有涛声连绵,仿佛在嘲笑他的胆怯。
  但朱温丝毫不觉得丢人:河中水军的实力有目共睹,绝非汴州水军可以抗衡,纵然前一次,李曜利用水军直接在他家后院平卢闹起这么大一场风波,因此朱温也下令汴军水军尽快提升实力。然而朱温却不知道,水军不是陆军,并非招募一批士兵,训练两三个月就能拿得出手的,更别说因为李曜的步步打压,汴州的财政逐渐紧张,更拿不出足够的军费用在平日里作用并不明显的水军上。到最后的结果就是,时至今日,汴州水军仍无多少进步,就算今日渡河,船只问题也是靠征用民间商船解决。
  千帆尽起,百舸争流。汴州水军全军出动,游弋于大河上游,为渡河船只护航,虽然家底有限,好歹也拿出了三艘楼船大舰。
  说来好笑,朱温的水军大都督,却是一员著名骑将——铁枪王彦章。而其副将也颇意外,乃是康延孝。康延孝本是河东小校,因罪叛逃至汴,后积功至此。两员骑将,一正一副,来掌水军,汴州水军战力可窥一斑。
  朱温眼看着面前繁忙的渡河景象,叹息一声,对身边的葛从周道:“通美,你说……我军若是上月过河,是否会简单许多?”
  葛从周本不支持此时渡河,这时仍有些面现忧色,沉声道:“若是早上一月,大河封冻,自然比今日安全百倍。”
  朱温强打精神,挤出笑容:“今日也没什么,王班水军尚远,只要过得河去,我军可在最短的时间内会同魏博击败李曜,到那时节,军粮补给,都不是问题……”
  “不好!”葛从周忽然发现瞭望塔上警讯大作,示警的旗帜猛然摇动起来,立刻朝大河上游望去,却见水平面上,一排黑影渐渐显露出来。
  朱温心中一惊,转头望去,顿时手足冰凉。
  一支庞大的舰队,正从上游气势汹汹而来,旗舰上高高飘扬这一面旗帜,上书“护国”二字[无风注:河中护国军。]。
  葛从周大惊,顾不得面色呆滞的朱温,大吼道:“传令水军迎敌,拖延时间!传令已经起锚的船只迅速过河,未曾起锚的船只,立刻将步骑卸下!快,快,快!”
  朱温醒悟过来,一时也不知该如何处置,只能听从葛从周的安排,以自己的名义再发布了一次命令。可即便如此,汴军临河渡口,仍然瞬间陷入一片混乱。
  王班在旗舰“平澜”的女墙战格之后,拿着一支单筒望远镜看了看,淡淡地道:“军械监这千里眼倒是真个好使……今日风小,正是我楼船发挥战力之时,敌军小船,不堪一击。传本将号令,以斗舰甲字都与艨艟舰队组成锋失队列,凿穿敌水军阵列,剩余斗舰集中于左翼,不使敌步骑得登北岸,楼船由中路随艨艟舰队进击,继而以火器打扫战场并压制南岸敌军。”
  令旗摇摆之下,河中舰队奉命变换阵势,一场毫无悬念的北方水战,就此拉开帷幕。
  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黄河水战,虽有可能是历代以来北方最大的一场水战,但相比此时黄河以北发生的这场战事,其在对“历史进程”的影响上,就远远不如了。
  此前已将澶州拿下,毫无疑问地通过朝廷给了自己一个河北行营都统,不过这个河北行营并不管理河东军的征战,而是给李克用挂了一个幽燕行营都统,并敕命李存勖为副都统。
  咋一看,是李曜不愿给人觉得自己有凌驾于河东军之上的傲慢,事实上却是用一个幽燕行营都统将河东军圈死在卢龙,限制河东本镇实力的发展。
  在澶州这座很可能即将要被包围的城中,李曜召集众将宣布了军事部署。
  军械监河中局得到确切消息,魏博大军已经全军调动南下,预计三日后即将抵达澶州。李曜根据魏博军的行动判断,南线的朱温必然已经开始渡河,至于渡河之战,他既然已经交给水军,就不会过多插手——事实上对于水军,即便是他,也没有太多可以插手的地方,尤其是具体战斗的指挥。
  不过今日,李曜的布置与此前军议竟有出入,在他此前的计划中,大军应该先往东南,击败从濮州渡河的杨师厚,但今日的命令,却是分少量兵力于东南迟滞杨师厚,主力大军直驱东北,迎战魏博罗绍威。至于西南方向的葛从周大军,竟被李曜华丽地无视了。
  对于诸将的疑惑,李曜并未过多解释,只是说“军情百变,自当灵活应对”。实际上哪是这么简单?当日为了展现对降将们的信任,军议并未将他们排除在外,可这等大事,以李曜的性子,又岂能不防?因此当时便故布疑阵,无论这些降军降将里头有没有“双面间谍”,他的这一疑阵布下总不会有错。
  这番安排布置下去,最兴奋的莫过于阿蛮——元行钦。这小伙子捞到一个重任:领右天策卫迟滞堵截杨师厚。
  元行钦此前所立大功,主要是前一次长安之乱时领军反正,但那次他本身就是李曜早已安排好的一枚棋子,这功勋虽大,成色却未必很足,因此他一直都想找个机会,以真正的战功证明自己。
  而且对于元行钦而言,领兵天策卫固然是一份巨大的荣誉,也意味着秦王对自己的绝对信任,但天策卫的职责决定了它能够正经出战的机会并不甚多,这对于元行钦这样年轻热血的将领而言,无疑是一种煎熬。
  今天,显然就有这样一个机会,让他以战功证明自己的价值,绝非仅仅是忠诚而已。
  相比葛从周那一路,杨师厚这一路“大军”渡河是相当顺利的,其北边没有官军阻拦,其东没有王师范捣乱,即便在最令人紧张的大河之上,居然也没碰到河中水军只舟片帆。两万余伪装成官军模样的汴军,就这么大摇大摆地过了河。
  元行钦右天策卫军中参谋们提出的作战计划,很大程度上考虑了这位主将的个性——他们选择趁杨师厚立足未稳之时主动发起进攻,“将杨师厚赶下大河”。毫无疑问,元行钦采纳了这个计划,右天策卫自出澶州,仿佛猛虎出笼,直扑濮州黄河以北。
  而与此同时,李曜亲率主力,剑指魏州,进击罗绍威。
  魏州与澶州相距原本便不算远,但罗绍威自以为朱温三路围攻之策可以瞒过李曜,并未料到出兵之后不久李曜便出兵迎击,因此与官军一头撞上。
  这是一场遭遇战,但却是一方有备,一方无备的遭遇战。
  这是一场兵力悬殊的决战,一方有兵三万七千,号称精兵以逾百年;一方有兵六万六千,自建立以来,迄今为止尚未有何败绩。
  “尔等当知身是禁军,即为天子之兵!魏博反贼貌忠实逆,割据一方已逾百年,常常号称‘长安天子,魏府牙兵’,蔑视朝廷,一至于斯!孤王今日奉圣命而来,正是为了剿灭安史余孽,还我大唐朗朗乾坤,前方逆贼,孤王不要活口!”李曜振臂高呼:“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泱泱大唐,我武惟扬!摧城破阵,封侯拜相!”
  这一次,李曜终于不再像往常那般藏私,至少他拿出了军械监最新的一批成果之一:车弩阵。这是一种可以快速拆卸组装的小型车弩,载具为马拉小四轮车,由于李曜的大力推广,军械监如今的标准制式化已经深入骨髓,这些车弩的零件通用性极高,战场上损失后再利用率也便很高,因此李曜决定推广。当然这里头还有一个前提,便是此前滚珠轴承的发明和应用。对于马拉轮式车而言,这是一个质的飞跃,有了它,可以节省相当大的马力,从而使这种马拉车弩的机动性——特别是连续机动性大大提高。
  魏博军有幸第一个尝到三百辆车弩齐射的滋味。
  车弩的力道,岂是人手臂力开弓能比?那一根根碗口粗的巨箭,比标枪还粗上一点,射出时虎虎生风,那六斤重的箭头,别说护心镜,就是重步兵的墙盾也一并射穿。
  这种重箭一次射出一千五百根,那是什么概念?
  十个呼吸之间,又是一波一千五百根这样的重箭,那又是什么概念?
  面对大批精锐牙兵伤亡,罗绍威既暗暗兴奋,又心惊胆颤。他兴奋的是牙兵伤亡越大,对他的制约力就越小,心惊的是如果这一仗便这么败了,自己也没必要考虑什么牙兵的制约了,到那时早已经成了秦王的阶下囚。
  情况紧急,魏博军中,这时候根本就没人把罗绍威这种未曾在战场上证明过自己的年轻节帅放在眼里,李公佺、史仁遇、左行迁、李重霸四人匆匆一商量,便将压箱底的骑兵拿了出来——这还是安史旧将田承嗣割据一方时就维持的骑兵,说起根源,还有安禄山麾下精锐曳落河骑兵的“血统”,当然时至今日,也就还有那么个名头罢了。
  官军这边,羽林卫的马拉车弩开了荤,憨娃儿岂能坐得住?一看对面将骑兵拿出来救场,当下哈哈一笑,转身就朝李曜请战。
  李曜这次不再压制,命他率左天策卫正面击破敌军攻势。
  要说这支有着“悠久历史传统”的魏博骑兵,其实真有些不自量力了。他们面对强大的官军,居然不去两翼骚扰,而是如李世民的爱好一般,选择了中心突破,看那阵势,倒仿佛要给李曜来个卷旗过营。
  李曜冷哼一声,对传令兵道:“传令,左天策卫,推进!”
  前方憨娃儿看见令旗转为进攻,又听鼓声一变,当下兴奋得一声长啸,春雷初绽似的大吼道:“儿郎们,俺们陌刀队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来,俺们也有口号……挡我者死!”
  “挡我者死!”
  “挡我者死!”
  ……
  刀锋似林,如墙如浪。魏博骑兵原本也没见识过陌刀的威风,等与缓缓推进的陌刀队冲杀到一起才发现,这些重装步兵根本不惧自己的冲刺,只是操起手中长刀,简简单单地一个斜劈……世界仿佛便分做两半。
  “当嗣业刀者,人马俱碎!”这是对当年安西唐军陌刀名将李嗣业的形容,也是今日陌刀队的表现。尤其是憨娃儿,他自从军中有了陌刀队,为了激发这支军队的野性,自己也精研陌刀,好在军队技艺不同于个人武艺,翻来覆去就是那么最简单好用的几招,憨娃儿又最适合“一力降十会”,因此陌刀技艺进步神速。
  今天这一场仗,也是他陌刀发威的一次,冲到他面前的人、骑,被他手中那把特制的陌刀斩成两半者不知凡几。陌刀刀法走的是霸道惨烈风格,对于敌人鲜血是毫不躲避的,与个人武艺全不相同。其实也没杀多久,憨娃儿便是一身鲜血,仿佛地狱里杀出来的恶鬼。
  他正觉得眼前一空,连绵不断的骑兵似乎没了余波,便听见身边的牙兵兴奋地嘶吼道:“大将军你看,大王的帅旗在前进!大王要亲取罗绍威狗头!”
  憨娃儿一愣,果然看见李曜的秦王大纛正飞快地向前移动,陌刀军仿佛背后长了眼睛,纷纷散开,不过阵列居然还维持地相当不错。
  却见一支全身覆盖在漆黑甲片中的骑兵从后方杀出,竟是火龙骑。
  憨娃儿呼出一口浊气,把陌刀往地下一插,将手中鲜血在唯一还没有被鲜血浸湿的裤腿上擦了擦,满不在乎地道:“大王帅旗既然往前,那这仗就算是打完了,俺们就等着叙功罢。陌刀队的初阵,还算不赖!”
  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四)
  此时此刻,魏博军重步兵、骑兵已然尽失,步弓手冲着陌刀队射了几波,也奈何不得这种重甲如墙的大唐铁军。而此时官军中军杀出火龙骑,重装骑兵的冲撞力外加原始“手榴弹”的威力,魏博军根本无法抵御,甫一接触,战线便告突破。
  火龙骑仿佛狼入羊群,魏博步兵稍稍抵抗,便仿佛溃堤一般,从撕开一道口子,到全线崩溃,仅仅是一眨眼的工夫。
  尤其是当对面那象征着秦王的大纛迅速逼近,而任何一个唐人都熟悉的《秦王破阵乐》合着征伐的鼓声同时响起,这种心理上的巨大压力,让他们再也无法正面官军。
  逃吧,逃吧……
  所有人都顾不得什么军令,什么战线,甚至顾不得失败后将会面临什么下场,唯一的念头只剩下一个字:逃!
  李公佺、史仁遇、左行迁、李重霸四人也出现分裂,李公佺还想纠集残军抵抗一番,史仁遇则直接领着亲兵朝罗绍威奔来,口中大喝:“勾连叛贼朱温与朝廷为敌,是公陷魏博于险境,何不献上人头,还我故乡安宁!”
  罗绍威想不到史仁遇会临阵倒戈要杀自己,大吃一惊之余,忙招呼牙兵上前抵抗。
  但史仁遇这么一做,左行迁、李重霸二人也便没有了顾虑——其实魏博将校废立节帅常有之事,哪里谈得上什么顾虑——既然有人领头,这二人也立刻加入了临阵叛变、斩杀罗绍威的行列……
  根据总参谋部战后统计,是役,魏博军战死、重伤四千三百六十一人,被俘及轻伤两三六千二十七人,约有五千米魏博士兵失踪。与之相反的是,官军死伤微乎其微,其中战死仅数十人,其余约七八百人受伤。
  秦王李曜收回战前“不要俘虏”的命令,下令将魏博牙军从将校到队正的军官全部斩杀之外,牙兵士卒分散送往“西北边军”,也就是关西三帅麾下,“以战功赎罪”。与此同时,魏博寻常士卒,即非世袭牙兵家族者,按照惯例打散重编。
  秦王进入魏州后,河北行营宣布此役主要罪首罗绍威被押解长安待审;李公佺负隅顽抗,被阵斩当场;史仁遇、左行迁、李重霸虽临阵投诚,但在接下来的审查中发现其家族在魏博各地根深蒂固,且有诸多不法行径,民怨极大。秦王遂赐其佩剑“守正”与河北行营都虞候张训,当众将三人斩首,以示还民公道。同时,秦王宣布将罗绍威、李公佺、史仁遇、左行迁、李重霸等魏博将帅家族查抄之贼赃充抵魏博民众应缴税款,且额外免税一年。
  至此,魏博大局遂定。
  按照总参谋部战后评估,魏博作为一个藩镇势力,经此一役“实已不存”。朝廷大军驻军魏博,也宣示着朱温北上河北的桥头堡彻底丧失。
  三日之后,王班领河中水军突袭半渡黄河汴军得手的消息传到,经过前线指挥、参谋、细作等多方汇报,李曜判断是役朱温损失了海量辎重,兵员损失至少三四万人。另一个有些意外的消息是,“铁枪”王彦章此役似受重伤,生死未卜。
  按说,李曜对王彦章是有些好感的,但这人愚忠,李曜也没想过能让他转投自己,若是这般死了,历史上或少了一员本应更加大名鼎鼎的将星,虽然有些为他遗憾,却也……少了自己一些可能的麻烦。
  这个消息刚刚宣布,元行钦一路的胜报也随之传来。相对于击败魏博主力和击溃朱温北渡援军而言,元行钦的胜利显得不那么辉煌。同样是两万大军对阵,元行钦占据绝对的装备优势,兵员上面也至少不会处于劣势。但最终,双方的战损比几乎差不多,元行钦损失两千七百,杨师厚损失三千一百,这算是此次李曜出兵以来,战损比最大的一场仗了。
  不过好在元行钦还是完成了他的任务:将杨师厚“赶下黄河”。虽然杨师厚算起来是主动撤退,也并非跳河逃命,而是坐船撤回黄河以南,但不论怎么说,战斗目标算是达到了。
  待元行钦回到魏州之后,李曜细细询问才知道,元行钦实际上是中了杨师厚的计策,被他层层拖延,将战线拉得过长,最后在前阵遭到杨师厚优势兵力迎头一击,才打成这种战损比。换句话说,右天策卫本身的战斗力还是强于杨师厚所部。于是李曜虽然当着众将的面仍然为元行钦叙了军功,背地里却着实将他训斥告诫了一番。
  朱温大军不能北上,魏博也彻底平定,邢洺、横海二镇再没有半点挣扎的机会,当李曜领兵北上时,诸城几乎可以说是望风而降。
  接下来,秦王李曜做了一件天下人感受到他决心的事,他宣布,鉴于幽燕局势,他作为河北行营都统,又是宗室亲王,将亲率二十万禁军(包括河中军及降军)代天子北巡,北巡途中将经过镇州、定州,命二镇节帅郊迎三十里。
  王镕与王处直紧急磋商,均无半点把握,这时候才知道,夹在两大势力之间虽然不好做人,但两大势力若是只剩一个,更是连继续维持现状也求之不得了。
  端午刚过,李曜便进入了镇州地界,成德节度使王镕以及提前南下到来的义武节度使王处直领各自军府文武官员郊迎三十里,拜见秦王殿下。
  秦王倒并非杀气腾腾而来,但语气之森然决绝,却令王镕、王处直等人心中一片冰凉:“陛下有旨,王镕加顺宁公,可中书侍郎,王处直加顺安公,可中书侍郎。”
  秦王微微一顿,淡淡地道:“二位的旌节官印,不妨先交予孤王,待孤王回京,自会交还陛下。”
  事已至此,二人还能如何?王处直麾下军力微弱也就罢了,王镕多少还有四万余兵马,想起数代基业,忍不住问:“那成德镇今后……”
  李曜淡淡地道:“非边镇,皆撤之。”
  第215章 北都风云(廿五)
  关中一统,蜀中一统,河北一统!
  若说面对这样的成就,有什么人会心惊胆颤,这恐怕有些难说,但至少有两个人,对此绝对心丧若死。这两人不是别人,一个是朱温,一个却是李晔。
  朱温不必说了,当时河北在手,可以压制李克用,与李曜隔函谷、太行东西对峙,无论如何,看来大致还算是势均力敌。然而李曜扶持王师范成功之后,情形就开始往深渊滑去,时至今日,河北丢失,李曜已经以朝廷名义一统河北,均衡立即打破。
  对他朱温而言,可以说再无对抗李曜的资本:西有函谷不得进,北有黄河莫能过,东有平卢难以定,甚至南边也还有杨行密未可忽视。这般境地,可谓已是四面楚歌之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