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PO文学 > 穿越重生 > 如意娘 > 如意娘 第92节
  莫非他希望当他死去后,提及过往,如意也指着瓶中腊梅问他们的孩子,“你看那瓶中花,是否也活得好好的。”
  他伸手牵住了如意的衣袖,平生头一次像个孩子般闷声问道,“真的就一点都不喜欢我吗?”
  说出口时他其实就已经后悔了。已经被她当面拒绝了,竟还要纠缠不休的哀求垂怜,得有多么难堪。
  如意没有立刻回答。
  他羞耻、懊恼,只觉得身处炼狱,随着她的静默,一层层的往下跌落。
  可如意开口的瞬间,他依旧忐忑的揪住了心,想听一听她的答案。
  如意道,“如果真的不喜欢,怎么可能会为了你连命都不要?就只是——”
  萧怀朔打断了她,道,“够了,”他说,“……说到这里就够了。”
  他松开手,道,“你走吧。”
  日头渐渐昏黄,殿中静谧。他没有听到如意的脚步声。
  有那么一瞬间他想,她究竟还在迟疑什么,莫非还期待他回心转意开口挽留她不成?还是在同情他,觉着她留得久些他能稍稍好受点?他不稀罕,他才不稀罕!他贵为天子,相貌才华均在人上,怎么还找不到一心一意的好姑娘,就非要她的不情不愿、委曲求全?
  但当他听到脚步声时,还是不由抬手拉住她的衣带,仰起头来望向她。
  ——却不是如意,只是近前来送药的小宫女罢了。
  他扭头望向殿门,有风扬起帷帐,殿内桌几花架熏炉宫灯一目毕至……然而如意的背影,早已消失不见了。
  ☆、第120章 尾声(上)
  永泰二年九月,沭阳长公主萧琉璃大婚。
  百废待兴的时候,琉璃的婚事当然没有当年妙法、妙音两位公主出嫁时的煊赫铺陈,却也有三日笙歌、十里红妆。兼萧怀朔同徐思亲自驾临,百官观礼,论说规格,反而是她的最高。
  但琉璃本人依旧没什么实感。她已被顾景楼纠缠了三年,烦他烦得跟成婚三十年了似的,故而一时还真体会不到什么新嫁娘的羞涩矜持。
  上妆时还在同徐思抱怨如意,“上次来信时还说,我成婚时她一定回来。这次就说时辰赶不及,还是不回了。我一辈子有几次大婚啊,难道她还想等下次不成?这次出去都小一年了,还……”
  妆娘要为她上唇妆,她才不得不歇了嘴,乖乖回头。
  徐思便笑道,“这次是去交州了,路远些,当然不是说回来就能回来。”
  见上完唇妆琉璃又要抱怨,徐思便拈起块饴糖塞进她嘴里,笑道,“好了好了,添箱不是送到了吗,且饶她这一回吧。”
  徐思说起添箱,琉璃越发恼火起来,含含糊糊的就向徐思抱怨起来,“说起这件事就来气。如意不是送了一石霜糖给我吗?顾六见白花花亮晶晶的,还以为是青盐。礼倌让他撒一撒门庭,他偷懒拆了一包去撒,结果弄得府门前全是蚂蚁,公主府都快给他弄成蚂蚁窝了!现在新郎倌儿还领着一帮人在扫蚂蚁呢,您说这人可恶不可恶!”
  满殿宫娥都低头掩口,生怕一不小心笑出声来。
  徐思也笑道,“如意也是,千里迢迢的就送了一石糖来。”
  琉璃道,“是霜糖。这东西稀罕呢,如今我都直接将它端出来飨客,上茶时配一碟,都不用摆什么山珍海味,就有脸面得很。人人都在背后打听这东西是怎么得的。日后如意将霜糖卖遍京城,起码有我一半功劳。”
  徐思笑道,“是是。”
  说话间侍女们已为琉璃上好妆容,只留最后一缕散发、一枚金簪。徐思便起身,从妆娘手中接过簪子,替琉璃挽发加簪。梳好了,又推她起身,道,“时候还早,先去徽音殿里看看吧。”
  去年年底,宫城便已修缮完毕。只萧怀朔在东宫住得习惯了,兼他尚未立后纳妃,东宫也住得十分宽阔,便没急着搬迁回去。徐思却已搬到辞秋殿里了。如今徽音殿已改做祭祀之所,供奉着先皇和沈皇后、张贵妃,维摩和他的元妃郭皇后。
  萧怀朔即位已三年,天下复归安定太平。一切明明才过去没多久,可也许因为那场大乱来得急去得也快,如今说起来,只令人有恍若隔世之感。江南毕竟富庶。只有在记起死于那场兵乱的亲人时,才会再感到切肤之痛,猛然间警醒——殷鉴未远。
  琉璃便去徽音殿里,为死去的父母、兄嫂磕个头,上一炷香。
  三年时间,足以淡化很多事。如今提起亲人,她已不再痛哭流涕。只在心中默默的将近况述说一遍。
  仅此而已。
  然而再从徽音殿中出来,感受到江南孟秋鲜妍明媚的天光,忽就对自己要出嫁了一事,感受到真切的踏实和期待了。
  顾景楼的父亲顾淮依旧镇守雍州。如今雍州已无大的战事——境内平稳下来,境外便不敢轻举妄动。偶有些小交锋,也无伤大局。故而这次顾景楼大婚,顾淮也暂从雍州回来,稍稍出席下儿子的婚礼。
  ——顾家宗族在吴郡。顾淮的夫人萧氏和大儿子一家住在一起,并未入京替顾景楼操持婚礼。顾淮也是千里迢迢的赶回来,聘礼之类虽送到了,却也无暇为顾景楼操持。
  顾景楼的婚礼,基本是他和琉璃一起筹备的。琉璃被顾景楼招惹得恼了,也曾说,“天下有我这样的新娘子吗?你怎么不让我自己把自己抬进你家门去!”不过这也只是气话罢了——说是筹备,却也不用他们亲力亲为。大致都是他们说想怎么办,徐思安排人手替他们办好的。
  顾淮知道这次是自己理亏,见着徐思时便颇有些无地自容。
  顾淮和先皇是至交好友,同徐家也是世交,早年徐思一直呼之以兄。只不过后来他娶了静乐郡主,而静乐郡主是第一等善妒之人,又素来对徐思颇多恶言与偏见,徐思和他家便也断了往来。
  算起来,距他们上回碰面,已过去近二十年。世事万变。年少时的交情,却不知从何叙起了。
  徐思便只敬他一杯酒。
  她本不该在婚礼上驾临,只是如意的婚事遥遥无期,萧怀朔也分明没有娶亲之意。她不由就想看一看新嫁娘,便随萧怀朔一道来了。稍作停留,此刻也该离开。
  顾淮却忽的说起来,“六郎是庶出,萧娘的脾气……”
  徐思便停住脚步,笑道,“那孩子都向我解释过了。琉璃不在意,我就更没什么好在意的了。”
  顾淮道,“哦。”
  徐思分明还有话说,不由也有些好奇。便道,“六郎说,他的生母是个胡姬?”
  顾淮道,“……也算是吧。”
  “莫非还有旁的隐情不成?”
  顾淮斟酌了片刻,道,“萧娘的脾气你也知道,不但不肯养,也容不得旁人来养。他年幼时为此吃了些苦头,但大致上无病无灾的长大。我亲自带着他,养得没那么细致,亦只能将毕生所学尽数传授给他。他独得我的真传,也算文武双全。除了为人处事上略有些任性,令我头痛外,长成今日的模样,我也算放心了。”
  徐思听得糊涂,便笑道,“你这不像是养儿子,倒像是养徒弟。”
  顾淮点头道,“嗯,我确实是将他当衣钵弟子来养的。”
  徐思便有些不以为然,沉思了片刻,道,“你这么养孩子,只怕他心里一直很不安。”
  顾淮便笑起来,道,“可不是么。他私底下一直觉着他不是我亲生的,一直想去找他的生母。前两年还为此跑到江北去,差点回不来。”
  徐思却也关切起来,“找着了吗?”
  顾淮道,“嗯……算是找着了吧。”
  “算是?”
  “算是。”顾淮道,“至少他觉着自己找到了,也了了一桩心事。”
  徐思道,“那他阿娘……”
  顾淮反倒有些好奇了,“他出生时他们就分开了。这么多年,她阿娘早已嫁人生子,又是在敌国——你也觉着非找着不可?”
  徐思倒是怔愣了片刻,却还是摇头道,“这么说来,还是眼下的结局更好些。”
  顾淮笑道,“我也是这么觉着。”
  恰见顾景楼从外头晃过——分明是逃酒逃到后院儿来了,便探手出去撕住顾景楼的领子,道,“乱跑什么,太后在这儿呢。”
  顾景楼被顾淮养得没大没小,实在是他家长辈都拿不出手,嫡母萧氏为老不慈,父亲顾淮为老不尊,生母?生母他统共就见过那么一面,向哪里找长辈尊敬去?反倒这些年来受徐思照顾,在徐思跟前乖巧听话得很。
  进屋拜见徐思时,便跪得腰直肩平,虎虎生风,“娘娘,我以为您回宫了呢!”
  徐思笑道,“正打算回去。”
  她听了顾淮的话,偏偏顾景楼笑得没心没肺,神采飞扬,心下又是怜惜,又是宽慰。不由就又想起如意来。
  她见顾景楼头上发冠被扯的略有些歪了,便起身替他正了正,又为他拍平肩上褶皱,笑道,“快去看你媳妇儿吧。”
  顾景楼道,“诶!”便起身要跑。
  却又被顾淮喝住,“进来一趟,不磕个头吗?”
  顾景楼心情好,当然不介意磕几个头。便又回来端端正正的跪下,给徐思磕了三个头。转身要又要给顾淮磕头,顾淮清了清嗓子,道,“嗯,我就不用了。”
  顾景楼便脱缰的野马似的,笑道,“那我回去了啊!”撒着欢一溜烟的跑走了。
  ☆、第121章 尾声(下)
  徐思从婚礼上离开,依旧回辞秋殿。@樂@文@小@说|笙歌渐远,彩灯渐稀。待回了辞秋殿中,只觉灯火阑珊,月影萧索。旧时亭台依旧在,然而儿子女儿却俱都不在身边了。
  玉华玉瑶姊妹俩都往公主府里闹新娘去了,徐思看了看时辰,想一时半刻她们还回不来。便在灯下闲翻如意的书信,一边看,一边失笑,一边又频频叹息。
  如意离开建康,已有两年。
  两年时光,统共就回来了两次。
  最初一次回来是在永泰元年四月——似乎是在剡县访得名医,恰名医被征召入太医院了,于是她带着庄七娘回来求医。住了约莫有半个月,便将庄七娘交托给霁雪,再度离开建康。
  第二次回来,是在永泰二年十月,依旧住了半个月,便再度随商队出行。
  她家姑娘依旧能干得很,听说已在广陵和襄阳各都立了分舵,辗转同北朝做起生意来。两年入账千万,引得京中商贾纷纷向北跑去寻找商机。她赚钱多却依旧无私藏,盈余大都充作了军资。如此孜孜不倦,朝臣们没脸再诽谤弹劾她,称赞她却又有阿谀之嫌,便干脆避而不谈。而她人不在京城,百姓们没了谈资,也渐渐将她遗忘。
  如今提起舞阳长公主,最多有人记得——哦,是太后的养女,破例封做公主的那位啊。仅此而已。
  去年冬天如意去了交州。她机缘好,得顾淮的青眼,而顾淮在交州恰是个恩威并重的大人物。她带了顾淮的信使和信物到交州,一入界便得百越民的盛情款待。酒饱食酣之余,写信回来说——吃到交州的百虫宴啦。
  欢欣鼓舞之情溢于笔端。
  徐思看着便笑起来,依稀记起这“百虫宴”她似乎四五岁时就惦记上了,如今也算得偿心愿。
  如意在交州住了小半年,中间似乎遇上一场小骚乱,当地越民杀了土酋,又要驱逐汉官。如意居中调停,竟说服闹事的越民投诚自首,事态就此平息下去。这件事交州府有奏报,而如意也为此特地写了厚厚的一封信札,通过商队先行送回朝中,向萧怀朔陈说原委和策略。萧怀朔亦下诏特赦了那几名越民,又在国子监中额外开办修文馆,专门招收四夷子弟前来读书。
  百越蛮荒之地,朝中向来并不十分重视,这件事并没激起什么议论。但徐思读了如意写给萧怀朔的信札,心下亦在想,若非如意的心另有所属,她其实比任何其他姑娘都更适合辅佐天子、母仪天下。
  当然,这也只是偶有所感罢了。
  徐思更担心的其实是如意在交州住得太舒坦了,会乐不思蜀。
  ——虽说书上提起交州无不说是“瘴疬之地”,但如意写信回来说的都是,虫子好吃,荔枝更好吃,甘蔗可以随便吃!越民熬糖好神奇!原来嚼春砂仁就能止泻!木棉树上真的能结棉花呀!……措辞不同,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她甚至还专门学了当地土话,以字表音,写了首当地山歌给徐思“听”。
  分明就吃住得分外新奇和满足。
  但阖上信,看到她写在背面的哪句百越山歌,依旧不由失笑,放下心来。
  徐思记性很好,只看了一遍便记住了——哪句百越语的意思应当是,“想家了”。
  徐思觉着如意应当也快要回来了。
  毕竟她的黑沙糖和霜糖都已经送到建康了——从交州收糖一事,如意也在给萧怀朔的信札里提到过。说是开商路,将交州之糖运往四方。如此汉民有糖,而百越之民可种甘蔗谋生计。有生计则安居,则少暴|乱。是太平长久之法。何况甘蔗只生在交州,北方不产,天然是我能垄断之物。若卖到北朝,便是一本万利的生意。亦可用来丰盈国帑。
  徐思觉着,这半年多她留在交州,为的应该就是研究交州的糖可以怎么改进,才更容易往外运,更容易卖出去吧。